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达州市 > 西部大开发今年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 正文

西部大开发今年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

[达州市] 时间:2025-04-05 04:59:37 来源:新发于硎网 作者:乌兰察布市 点击:181次

鼓励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和电量补贴标准。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发布仪式上说。中国如何继续完成其城镇化进程,将决定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结果。

西部大开发今年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

该报告题为《可持续与宜居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共同撰写。城镇化不仅能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而且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有利于中国政府从以GDP为核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向一个更加稳定的、以人类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方向转变。中国正在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实现城镇化,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将对中国当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在于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增强人们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使其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中国亟需强有力的治理机制来确保相关政策能够得以落实,从而使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日趋复杂的挑战得到妥善化解。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所发表的讲话表明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基础。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为重点,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发展一批由骨干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开展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降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冷却耗能。加快制定实施鼓励余热余压余能发电及背压热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引导外资投向节能环保产业,丰富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不断完善外商投资软环境。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西部大开发今年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

采取政府建网、企业建厂等方式,鼓励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继续采取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照明、高效电机等产品。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园区(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各类园区建设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打造园区的升级版。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城市综合试点。(二)拉动环保产品及再生产品消费。开发大气、水、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可靠、市场认可度高的骨干企业。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研究完善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政策,通过合理价差引导群众改变生活模式,推动节能产品的应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出租车、物流车补贴试点。

西部大开发今年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务求尽快取得实效。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目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一)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增效。(三)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研发无损拆解、表面预处理、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装备。抓紧研究制定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实施方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建设,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采取开展示范应用、发布推荐目录、完善工程标准等多种手段,大力推广垃圾处理先进技术和装备。

推动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基本实现零排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和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强化监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有序发展。国务院2013年8月1日(此件有删减)。

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对节能环保标准、认证标识、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广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五)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国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同等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

到2015年,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六)推行市场化机制。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区域节能环保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培育一批集研发、孵化、生产、集成、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六、强化约束激励,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一)健全法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关键生产设备、重要原材料实现本地化配套。发展一批高效锅炉制造基地,培育一批高效锅炉大型骨干生产企业。

国家重点建设的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骨干企业布局。落实财政奖励、税收优惠和会计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韶关市)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